English

通信卫星 任重道远

1998-02-17 来源:光明日报 范本尧 我有话说

1970年6月,我们即着手开始利用卫星实现远距离通信的探索和研究。1975年2月17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提出了《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3月31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立即批准了此项卫星通信工程,正式列入了国家计划,命名为“三三一”工程。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高技术的攻坚战。

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欧空局、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能力的国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于1985年开始研制第一代国内通信卫星(CHINASAT):三颗“东方红二号甲”卫星于1988年至1990年期间先后发射成功,分别转发了中央台和教育台的五套电视节目和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省区地方台的电视节目。只要用3米天线的地面单收站即可收看图像清晰的电视节目。全国各地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建起了几万个电视单收站和教育电视接收站。电视人口覆盖率迅速由30%上升到80%。此外在民间通信、军用通信、对外广播(30路)、水文数据和银行业务数据传输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卫星通信市场的需要,198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又批准了自行研制新一代的长寿命、大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卫星具有24个转发器,最大发射频功率16瓦,地面单收站只要用2米天线即可收看图像清晰的电视节目,卫星工作寿命8年,可以同时传输六路彩色电视(或三十多路数字电视)和八千路双工电话。

1997年5月20日,“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通信卫星技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我们又着手研制更为复杂的区域移动通信卫星和导航定位等应用卫星。

然而,尽管“东方红三号”卫星发射成功,但目前仍难扭转租外国转发器、买外国星的被动局面,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制定了奋勇拼搏的十年发展规划,通信卫星要在性能、质量、可靠性、价格以及供货周期等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欧洲等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卫星制造公司。要加快发展新一代的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频段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四号”,研制出家庭可直接收看的电视直播卫星以及跟踪与数据中继等大型复杂卫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